[主观题]32.背景:某桥上部为3×25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为圆柱式墩,桩基础。桥面宽度为8.5m,桥面纵坡3.5%,双向横坡1.5%,桥梁高度24m。地基土层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砂岩。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项目经理部决定采用盘扣式支架搭设满堂支架浇筑连续箱梁,支架搭设高度24m,宽度9m并按规定设置纵、横、平面斜杆经支架设计验算确定了布置间距并委托第三方验算。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经项目总工程师签字并加盖项自经理部公章,报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盖章后即组织施工。事件二:项目经理部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完成地基处理、支架搭设、模板、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安装,经监理工程师现场对模板、钢筋和预应力管道检査验收后,浇筑箱梁底板和腹板混凝土。事件三:箱梁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次浇筑底板和腹板,第二次浇筑顶板。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时,纵向由髙处向低处浇筑,横向对称浇筑,气温最髙达32C,经过30小时完成混凝土浇筑。待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完成,开始洒水养护时发现,先浇筑部分混凝土顶面出现裂缝。事件四:本桥箱梁为C40混凝土,低松弛钢绞线,夹片式锚具。施工单位在张拉压浆过程中采取了如下做法:①预应力张拉程序为:0→δcon。(持荷5min锚固)②在水泥浆中加入铝粉膨胀剂;③压浆自高处向低处进行。 问题:1.事件中,支架工程是否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还应完善哪些手续?2.事件一中,支架搭设髙宽比是否满足相关规定?如果不满足,说明理由和应采取的处理措施。3.事件二中,浇筑混凝土之前遗漏了哪些验收程序和工序?4.说明事件三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5.逐条判断事件四中施工单位的他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1.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完善的手续:①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加盖执业印章。②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③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者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③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由双方和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签字确认。2.不满足规范规定。理由:因支架搭设高度24m,宽度9m,支架高宽比为24/9=2.67,根据规范,支架高宽比宜小于或等于2,所以不满足规范规定。处理措施:扩大下部架体尺寸或采取其他构造措施。3.(1)支架加载预压。(2)设置预拱度与模板调整。4.原因1:“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时纵向由高处向低处浇筑”错误,应从低向高处进行浇筑。原因2:“气温最高达32°C,经过30小时完成混凝土浇筑”错误,气温高于25℃时C30以上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应大于150min。5.①错误,正确做法:预应力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σcon。(持荷5min锚固);②错误,正确做法:膨胀剂宜采用钙矾石系或复合型膨胀剂。③错误,正确做法:压浆自低处向高处进行。